-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1)
曹氏香包,针线里氤氲文化余香
来源: 未知 2022-09-05 11:44 江苏新闻网徐州8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彼时荣光”实践团队奔赴徐州,了解香包一路的文化传承。在汉代时徐州香包的工艺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工艺。亲临实地感受徐州香包文化,通过与制作人的访谈,仿佛见证了香包文化传承的艰难之路。
一针一线,幽香拂面
徐州香包第一代创始人是曹玉久,到第二代创始人是他们的女儿曹凤英,,现在传到第三代“井秋红”手中,井秋红在原有基础上对形状、颜色、意蕴主题进行创新改革,通过与现场制作香包的老师攀谈,对香包文化的相关知识又加深了印象。如曹氏香包的起源与发展到如今的第三代传承;还有香包经典图案的寓意,小虎帽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虎虎生威,状元帽是寓意孩子们一举高中,逢考必过等等都是美好的祝福;还问了大家接触香包工艺的契机与坚持下来的理由,手艺者们为大家解答了很多的疑惑。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都离不开这群热爱并愿意为之奉献终身的一群可爱而又真挚的人。
进入工作室内,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药草香。多位手工业者坐在桌边静静的刺绣,五颜六色的丝线,在手中花针的勾织下,慢慢的就变成了鲜艳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飞鸟鱼虫,最终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在看老师的刺绣作品时,你会撞见各种针绣技法融合的美:苏绣的线条精准、柔和灵动、蜀绣的浑厚圆润、立体生动……细拂之时,指尖若传来轻拨琴弦的触感,着实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精致,叫人越看越心动。
徐州香包是与想象中古朴形象大不相同,每一个香包都很小巧精致,是每一位手工业者一针一线精心制作,这密密麻麻的针脚中包含了她们对佩戴者美好的祝愿。“万事顺梨”,“好事生花柿柿如意”等无一不表现出他们对新一代年轻人的关注,非遗传承经历的时光久远,但仍旧与时俱进心系当下。
图为店员制作的大白香包形象。 店员 摄
与时俱进,寓意深远
众多摆放的玲珑有致的香包,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防疫香包,在这三年中大家最关注的无非是疫情。秦云峰教授根据他老师国医大师周仲英的“经验方”研发出了防疫香包的处方,小小的香包可能不能直接治疗预防新冠疫情,但确实可以提高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在民间也一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非遗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简单的标志符号,它更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与精神内核。在紧急时刻可为我们提供良好思路和方法论。
在这次的参观中,看到了心系传承初心不改的手工业者;遇到了小小年纪就担起传承责任的小小传承人,每日跟着师傅学习手艺与技巧,他们的脸上都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像一颗颗小嫩芽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明星,歌手等更能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更受人追捧。但还是有一批人依旧坚持本心,师徒传承,它们也许走的不够快,但也一直在向前。当你转身,你会发现它依旧在你身后。稍微慢下来,它终会追上来与我们并肩向前。
一份坚守,让曹氏香包“香”飘海外
曹氏香包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手艺者们的坚守,不光是香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一针一线,缝进香包的更蕴含着耐心、细心、爱心,创始人的苦心孤诣,为香包注入了日新月异的时代精神工匠精神。文化是超越时空的 ,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同样的责任。我们作为中国的新一代,就应该多多了解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怀理想,并为之践行;胸怀天下,并为之贡献。
酷热暑期,很荣幸能了解到曹氏香包文化传承的艰辛之路,通过这次实践拉近了我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近距离感触到了文化的温度。传承不仅仅是我们口中轻飘飘的一个词,更是一群人毕生的努力。中国青年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进行文化创新,立足于国内,发扬与世界。 (通讯员 曹芷萌)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思雨 摄
(正文已结束)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 上一篇:南信大学子暑期三下乡:看他们这样做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
已有10条评论
徐州8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彼时荣光实践团队奔赴徐州,了解香包一路的文化传承。在汉...
作者(文):钱柏同 作者(图):刘世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楚风汉韵,红色新颜小分队于2022年7...